2021年12月11日

以自然為本 讓樹自己扎根 親子教養不傷根本

 


文:烏頭翁

    觀察過城市裡的行道樹,或是公園裡新植的樹木嗎?政府部門或是建商出於善意,幫樹上了支架,幫助它度過颱風的考驗!支架的材質,以木頭為主,有些會用鐵或是塑膠材料,通常還會用耐用的布條綑紮固定。

   照理說,城市裡的樹有了園藝業者細心的照顧,就能安安穩穩扎根長大了嗎?12月7日因緣際會聽了半場演講,講題是「樹木保護與植栽要素」,講者是留學日本的樹醫生詹鳳春。會場內大多是市政府委辦的園藝廠商和公共工程業者,我應該是當天唯一一個沒有報名,主動向主辦單位詢問,獲得許可進場旁聽的民眾。這場演講詹老師講的是她在台灣各地看到生病的樹,她的診斷和進行的治療。我腦中卻不斷想到,原來樹要長的好,跟親子教養有這麼多微妙的相通之處!

  詹老師說:「支架用兩三年就好!樹木有適度的搖晃,會刺激根系生長」!這段話讓我很有感!在樹木剛剛種下去的時候,根系還沒有長好,支架是必要的!但樹要長的好,就需要靠自己把根扎好!


  那甚麼時候施肥呢?詹老師表示,最好的時間點不是剛種下的時候,要等到樹長出白根,這時候施的肥,才會吸收!太早施肥,反而讓土質變鹹,傷了根系!

    而詹老師點出了,很多樹一直長不好的原因。大多是在種樹的時候,從業人員便宜行事,樹穴挖太深了了,卻沒有幫每棵樹墊好泥土。把樹種太深了,或是覆土太厚了,樹根沒辦法呼吸,窒息了!而很多時候樹長不好,還因為土質不對,沒有正確澆水等等。

    談到了行道樹或是公園樹木的處境,很多人聯想到的是被不斷修剪,甚至斷頭的樹?還是被移植後,只有幾片葉子,處境很艱難,比例很尷尬的樹?還是,每年植樹節大量種下的小小樹苗?或是,公園裡比較大棵被架上架子固定的中型樹木?該說是奄奄一息?還是楚楚可憐?

    但如果我走到沒有人為干擾的登山步道,或是遠離人煙的山區。你會發現同樣是樹,怎麼可以那麼蒼翠!枝條那麼自在,又充滿了生命力!到底都市裡的樹木出了甚麼問題?面臨了甚麼樣的生存條件?

    在台灣第一個女性樹醫生詹鳳春的演講中,我找到了一部份答案:很多樹被不當修剪。很多樹在種的時候就沒有好好種!種太深不行!覆土太多不行!水澆太少不行!土質不好也種不好!原來很多樹種下去後,一直長不好,是有原因的!原來,在錯的時間施肥,樹吸收不到養分。施錯了肥,反而傷了根!

    大自然山林裡的樹,不需要施肥,是因為山林裡就有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行道樹或是公園綠地的樹,因為土壤比較少,所以有時候需要施肥。樹的生長,要先管理土壤,土壤好,就長得好!


    詹鳳春分享她被邀請到陽明山一處書屋,幫忙診斷梅花。她發現書屋裡面的院子,各種植物缺乏管理而一片雜亂,許多樹互相影響,都長不好。她說,為了讓樹有生長的空間,她決定先整理,砍掉一些樹。

    在另一個故事裡,她被邀請到阿里山診斷櫻花林的病情。她觀察那片櫻花林已經病入膏肓,還可能造成傳染,她評估這片櫻花林已經來不及治療了。她給的建議是全部砍掉,讓幼苗可以獲得生長的空間。樹醫生不是該治療樹木嗎?怎麼常常砍樹呢?詹鳳春說,不良木需要管理。根據環境判斷是否該砍伐,才能成就其他樹木。

    詹鳳春說,櫻花在她眼中很像日本女生,很需要照顧。但甚麼是照顧?絕不是大量施肥,或是澆很多水!櫻花其實比較偏好乾一點的環境,鬆一點的土,並不需要很多水。不當施肥,只會長出很多葉子卻開不出花。不對的時間修剪枝條,只會把花芽也修掉了,這樣當然就等不到花開了。

    詹老師說,很多人找她去治療生病的樹。她接觸到很多人,有些是一起工作的人,也有很多關心樹木,為樹木發聲的人。但她提醒抗爭前,先了解樹,懂得判斷是保護樹木的手段,猶豫不決時,只要堅持一切自然為本。

    她說了一句讓人警醒的話:「不要相信我,要相信知識」。自己建立評量的能力,才能真正保護樹木。

    這半場演說,讓我對於都市裡的樹木處境有了更多認識。但我自己也在幾個地方,延伸出一些教養上的觀察。有些時候我們幫樹上支架,但也必須適時鬆開支架,樹苗才會長出足以支撐自己茁壯的根系。有時我們要適度修剪老病的枝條,但要記得維持樹型,樹木會長出新芽。

    這不就是親子教養常說的放手嗎?而維持樹型的修剪,不就是尊重樹的本質嗎?過度的修剪,或是過度保護,都會讓樹的生長受到不良的影響。而過度的施肥,不如先看看是否有足夠的土壤,讓小樹可以長出自己的根系!詹老師分享她救樹原則:讓樹感到「希望」,給樹「信心」,讓樹「歡喜」生長。這不正是我們陪伴孩子健康長大需要注意的原則呢?













2021年11月23日

參加北鷹三基 處女蟳收穫滿滿的學習之旅

文:處女蟳  攝影:處女蟳、柯基

    初夏的夜裡,家中荒野寶貝成員閒聊之中據悉金龜子準備上鷹團,當下全部通過指派不深入的我參與鷹團活動並參加行動指導員遴選。我桃一團優質複式團長薰衣草公子,指名我當他的行動指導員(暈~)這一切都來的突然及惶恐  。      

     報告團長樺樹我要報名北鷹三基基礎訓練,好事多磨又碰上疫情展延三個月,終於在11月6日及20日線上課程,7號至劍潭活動中心實體課程21日至荒野台北總會實體課程,當下的我會(挫)因來參加的成員據了解都是各區分團的複式團長及資深導引員…等(暈倒了我)即來之則安(深吸一口氣)!

     第一堂課人格特質分析即抽選DISA 四個動物的圖卡我抽到了貓頭鷹圖卡,行動指導員告知今天整天不是扮演自己而是扮演圖卡中的貓頭鷹角色(溫馴、少話、服從、意見不多)從早到晚哇…整天不用多講話真的與我的個性完全相反快憋不住。一天下來讓自己體會小鷹在不同人格特質下,在鷹團裡會碰撞出什麼樣有趣的火花呢?這設計真的有夠精髓自己的角色拌演差點回不來~😂,也讓大鷹們了解到現階段青少年的想法與心境。

     基訓讓我了解到翔鷹團1~12個月課程的排定(好用心),透過這次荒野的基訓我學會了初淺的電腦(🤣🤣🤣)也了解到單鷹計劃、群鷹計劃、翔鷹營及領袖營是什麼?大鷹扮演的角色、小鷹現階段課業與活動的衝突性在哪裡?要如去何克服、協調並執行。

     說真的基訓對我個人而言真的太有意義太符合現階段個人的需求,收獲滿滿~讚!(自我充電)大鷹前輩們真的一定要上基訓,因為上完後我是笑笑的回家喔!



                       


2021年10月25日

D-54 強風大雨的淨灘日 大潭藻礁響起行動的號角?或喪鐘?


文:烏頭翁  攝影:藍腹鷴、貓薄荷

地點:大潭藻礁以北,白玉藻礁以南
時間:D-54
    

    十月團集會到了活動場地,迎接我們的是淒風苦雨,望向第三接收站方向,兩座儲氣槽看來已經接近完工。而延伸的堤防像一道利刃刺向了大潭藻礁!一旁還有幾座吊車,加緊趕工當中。

    「觀音海水浴場」夾在白玉藻礁和大潭藻礁之間,如果是夏天,這裡的沙灘總擠滿了戲水的遊客。當東北季風發威,強風細雨灌滿雨衣,逆風走在沙灘上簡直是寸步難行。

烏雲籠罩觀音海岸線  攝影:貓薄荷

   一群逆風的小鷹,一個接著一個,往白玉藻礁的方向前進。原本我們想走到大堀溪口旁的小工寮,但強烈的風勢逼得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總召宣布我們就從這裡開始淨灘吧!放眼望去,沙灘上布滿了很多塑膠垃圾,有大片的帆布,也有裝滿沙子的塑膠袋。有飲料瓶,也有許多疊在一起的塑膠杯。強風吹襲之下,有時候幾乎要站不穩腳步,但大家還是想辦法撿起更多的廢棄物。


    藻礁公投倒數五十四天!三接工程沒有停工,兩座儲氣槽旁的接收站工程看起來也未曾停下腳步。聽說觀音這一帶以北的海岸,有一道場長達數公里的草漯沙丘,見證了幾千年來強勁海風的力量!這裡的海岸是受到東北季風劇烈影響的地方之一!未來天然氣船能夠安全停靠卸載天然氣的日子有幾天呢?


搶救行動動起來  攝影:貓薄荷

   聽說政府提出了三接外推方案,準備將海堤往外推,「避開」敏感的大潭藻礁範圍。然而,更長的海堤會造成更嚴重的突堤效應。海堤以北的海岸線,包含白玉藻礁有可能會被積砂掩埋。往南方向的觀新藻礁受到海流沖刷,加劇侵蝕掏空。而觀音海水浴場本來就有的藻礁礁體,則是會被徹底掩蓋。至於,接收站內被海堤圍繞的大潭藻礁,潮汐的流動受到阻礙,數以千萬計的各種蟹類、海鰻,和各種海洋生物是否還能倖存?而外推方案至今沒有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或是任何有科學根據為基礎的生態影響調查!

    回顧今年二月中旬,藻礁公投還不見起色的時候,夥伴們焦急如焚,想盡了辦法向周邊的親友和陌生的路人說明藻礁公投的目的!還好二月底,藻礁公投連署勢如破竹,快速衝破公投連署需要的數量,守護藻礁的聲勢大好,連署書累計數量不斷衝破新高!然而,受到疫情影響,公投日延後到12月18日!三接工程外推方案的環評還沒有通過,工程還是繼續推進。海堤打樁造成的破碎礁體,被海浪沖上了海灘。如果那是藻礁的骨骸,已經蓋滿了大潭藻礁! 

   D日(D-Day)是軍事術語,指的是行動發起的那一天。如果把藻礁公投的投票日,12月18日當成搶救藻礁的最後機會!那這一天是何等的重要!然而,早在這一天之前,三接工程已經攻向了藻礁的心臟地帶,正在向海洋生物步步進逼。當你的D-Day不是拯救海洋生物的D-Day,早在那一天之前先響起的會是藻礁生物的喪鐘?還是公民搶救大潭藻礁行動的最後號角?


2021年觀音海水浴場淨灘 不畏風雨為土地共好

 文:馬來貘  攝影:藍腹鷴、海瓜子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記得從8月開始,分別陪同團隊進行了4次的場地勘查,

每一次的場勘都是豔陽天,唯獨就在團集會這天,天空呈現風雨交加考驗著,

前置場勘作業上的雨備~雨衣~就真的在大家的身上登場,

但似乎也能因此慶幸一下,因為下雨,至少不會有滿天飛沙的狀況。

攝影:藍腹鷴

因緣際會的種種原故,110年度淨灘活動調整在十月份,

記得1064月的團集會,桃一團也曾來拜訪相同的場域,

同時這也是桃一團經典眾人加持拔除漁網的拍攝點。

歷經了四年又六個月,原本灰白色無人管制的建築,

變成了草漯沙丘展覽館,多了很多人類喜愛的設施,

確實也真的帶來了很多方便,

但唯一始終不變的是,一樣還是有撿拾不完的垃圾產生。

   

                                    110.10.24.  攝影 藍腹鷴

有別過去的聯團淨灘, 這次活動調整為分團淨灘,

不同的年齡層雖有著不同的淨灘模式,但大家的目標都很一致,

一起為沙灘盡心盡力的盡量撿拾海廢,真的,這次海好有你,一起帶給海洋的浪漫。


110.10.24.  攝影 海瓜子

連結:關於2021年的淨灘事(淨灘40分鐘)

 連結:2021年淨灘成果

 謝謝所有參與的活動夥伴,除了一起成就桃一團集會,也一起為土地共好。

110.10.24.  攝影 海瓜子



 



2021年9月7日

2021年北橫公路山林行腳西進東出

 

文:烏頭翁

2009年北橫西進東出  北宜東進西出

2010年北宜西進東出  北橫東進西出


2021年北橫西進東出...山林行腳


     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掛著行李騎登山車挑戰北橫公路和北宜公路。一次雨,一次晴;一次逆時針方向,一次順時針。十多年後,我又一次踏上北橫公路,這一次我想騎公路車挑戰看看。心想至少車子輕一點,會不會整體換算下來更省力一點?


  今年與單車少年挑戰羅馬公路的時候,我們站在北橫與羅馬公路的路口,少年們看向了宜蘭方向出神,許下願望說只要再請一天假,可以直接騎去宜蘭!想著甚麼時候來邀請他們挑戰北橫公路的魅力呢?不過時間不好喬啊,最後單車少年在暑假尾聲,騎完第二次不厭亭。挑戰北橫公路的計畫恐怕要再等等了!

  沒想到機會來的這麼快,因為北橫山林行腳的緣故,我原本就想騎登山車掛行李再騎一趟北橫。不過看過行程表,活動滿檔,騎單車走讀北橫,恐怕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於是我決定先騎公路車跑一趟北橫公路,體驗一下用公路車的齒比,走讀台七線山林!


    北橫公路靠桃園市這段路,我曾經騎過單車造訪,也曾開過車輕鬆巡弋。最近一次就是與單車少年,沿著石門水庫繞行羅馬公路的時候路過。這一回騎著公路車出門,心境不同於騎乘登山車愜意。

    用公路車的齒比爬坡,並不覺得吃力,主要是少了行李和車重,光是這個部分就少了十幾公斤的負重了吧!如果是想把公路車輕量化十公斤,代價可能要幾十萬吧!這樣想就覺得換騎公路車是賺到了!


   在台七線0公里處停下車拍下起點的里程牌,接著又陸續拍下7公里、11公里兩個熟悉的里程數。這一趟北橫公路的騎行,從角板山開始進入了重頭戲!路上被好幾支車隊刷卡,有幾隊看起來要去東眼山,騎得飛快。揮別了角板山路口的便利商店後,單車騎士已經變少了!尤其是經過了東眼山的岔路後,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和變速換檔時鍊條摩擦飛輪的聲音。


  經過羅浮不久,被一列特快車刷卡,隨口問了他們今天的目標,原來是要經過三光到宇老!果然是一支「勁」旅!繼續前行,在路邊發現了一群對著山壁罰站(觀察生態)的植物愛好者,忍不住停車詢問他們的目標物種,原來是在觀察一種野生的蘭花。因為它很稀少,這裡就姑隱其名,也保守這個秘密,祝福這蘭花可以躲過各種「挑戰」,繼續在北橫綻放吧!



  經過榮華壩之後,北橫越來越有野趣,野的不只是比較原始的石壁,還有各種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天空鳴叫的大冠鷲,和突然驚起的野鳥!一路蜿蜒的山路,有時連會車都困難,但這種寬度的道路,對單車來說已經很寬了!

  經過了幾個聚落後,騎向了巴陵的時候已經11點了!這個時間說早不算早,在重機車友貼心協助下,拍了與巴陵海拔高度牌的合照後,我決定就在這裡找家餐廳吃午飯了!吃過飯後,休息半小時,重新踏上北橫的旅程!

   上一次騎在這段往四稜的山路已經是2009年的事了!靠著當年的記憶,依稀記得從這裡到四稜算是這趟騎行最大的挑戰!不只距離長,海拔高度野從六百多公尺,飆到1000多公尺。還好過去幾次挑戰的記憶不夠清晰,還能傻傻地一公尺一公尺爬升,累了就停下來看看風景賞賞路邊的植物!



  就這樣經過了四稜,這時距離明池已經不遠了!根據不可靠的記憶,我以為從這裡到明池還要爬升幾百公尺!沒想到這段路雖然起起伏伏,但整體來說還算好騎!經過明池之後,沒有久留,因為我知道所謂的北橫公路最高點還要一小段,而這段路的考驗,還要好幾公里,才會到達真正的下坡!

  從這裡開始,每騎一段路喃喃自語:「好累好累啊!」,停車喘口氣,拍幾張照後又繼續騎行。這有甚麼好抱怨的?2009年的時候,在四稜就已經下雨了,這一天騎到明池還是好天氣,真該謝天謝地了!就這樣休息了好幾回,拍了十幾張植物大頭貼後,終於看到了山勢出現變化,下坡路段到了!


  開始下坡的時候,其實也是身心最緊繃的時候。因為我深知這段下坡路的險惡,而今天騎的又是公路車,緊握煞車慢慢下滑,完全不敢輕忽。路過台七線77公里處的時候,不免俗停下車來拍個照。不過經歷了長時間下坡,沒有添加風衣,汗水被風吹涼,手腳已經有點冰冷。算一算距離羅東火車站還有40多公里啊!這段路不知道要騎多久?

  經過英士村的時候,想到了2009年冒著雨吃炒麵的滿足感。也回憶起在英士山莊睡一晚後,吃著貝果早餐,喝著服務人員親手調製的拿鐵的溫馨畫面。隔年重回英士山莊,那位服務員還記得我,請我們喝冰紅茶,回憶往事。今年要趕路沒有時間重訪山莊了,不知道那一位曾經在都會區咖啡廳工作過的服務人員還在這裡嗎?


   從英士村到宜蘭方向,進入北橫公路最後一段旅程。這時候天空下起了幾滴雨,這樣的雨淋不濕,但心中還是會擔心雨勢變大。還好接下來的天氣趨穩,經過泰雅大橋後,我在小雜貨店補水,吃點補給品後,趕往羅東火車站!心中惦記著昨天看台鐵網站上還有八張雙鐵車票,今天會不會都賣光了?要不要找宜蘭的朋友幫忙跑一趟車站呢?


    還好不到六點我已經推著單車,走進熟悉的羅東火車站,買完票還有時間吃點東西。這班區間車真的是單車騎士的福音,只是台鐵收了單車的半票,這班區間車卻完全沒有駐車裝置!騎士們全程要扶著單車搖搖晃晃回桃園!在宜蘭站又上來了四輛公路車,四個移工朋友三點就從林口出發,騎著跟我差不多了路線!從林口經過北橫到宜蘭....140幾公里的山路挑戰,多年後他們會再重遊這條經典路線嗎? 這趟公路車的北橫山林行腳之旅,不逞強不求快,只要覺得喘了累了,就停下來休息。趁休息伸展的時候拍拍沿線的植物和昆蟲,也拍拍路上的各種垃圾。公路車走讀北橫公路,雖然速度已經比開車慢很多,但還是漏掉很多細節,希望接下來用徒步的方式山林行腳,用更緩慢的速度,更近的距離好好看看北橫的美麗與哀愁。北橫山林行腳未完待續....


後記: 1.宜蘭朋友說你可能經過我家門口喔!這才想起昨天想要打電話求援,請他幫忙買車票的念頭....如果把單車寄放在羅東,我是不是就可以再排一天騎完北宜公路呢? 2.因為篇幅考量,山林行腳部分將在徒步之後另一篇紀錄處理


2010年兩日雙北之北橫公路東進西出

2009年北橫西進東出  北宜東進西出

2021年9月6日

2021年單車少年再上不厭亭

 

文:烏頭翁  攝影:暗光鳥、白鷺鷥、烏頭翁

  暑假接近尾聲了!疫情警戒剛好降級,讓單車少年有了再出發的機會!

    這一次與單車少年的旅行,我們安排先沿著河濱自行車道到基隆,先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往福隆方向前進!至於要走甚麼路線呢?濱海公路砂石車和大貨車太多,出局!我們思考到底要從雙溪方向上不厭亭呢,還是走102號道路,從瑞芳上九份,再爬上不厭亭!不管哪個方案,黑琵都可以完成人生第一次不厭亭!其他人也不必走同樣的路線,一舉兩得!


    第一天的旅程,相約從桃園區的國道2號橋下出發。按照行前的分工,每個人都認領了領騎隊長或是路線長的任務!感謝鯨鯊率先確認兩鐵列車資訊,並訂好車票,讓大家回程免煩惱!會合之後,拍下出發照,我們出發了!


   按照默契,這一次我們盡可能不靠手機的導航。要做到這樣,領騎隊長和路線長要先做足功課。信天翁和藍鯨是這一天的領騎隊長和路線長,剛剛出發不久就遇到捷運施工,原本劃定路線行不通的插曲。還好穿過橋下,發現可以順利接回原來的路線。經由桃鶯路接上大漢溪自行車道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不用與汽機車爭道了!


   大漢溪自行車道是單車少年們很熟悉的路線!奔鹿團時期有多次團集會利用這條動線舉行,有幾個小鹿還是當時的活動總召,經過初勘和總勘,培養出對路線的認識,也在騎行中回憶過去!這一天的陽光很熱情,不久後第一次休息,我發現信天翁出現疲態。我們決定立刻停下隊伍,在橋下陰涼處休息一下。貼心的藍鯨騎車到新月橋買了運動飲料和礦泉水,回來幫夥伴補水。橋下的涼風吹走暑氣,信天翁恢復了體力。大家重振旗鼓往中午的休息點出發!


   由於黑琵一點要上網課,我們決定經過台北大橋直接穿過市區,捨棄原本沿著基隆河河濱自行車道繞行的方案。進入市區後,我們才發現台北市很多餐廳還沒有開放內用,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我們輪流進入小吃店吃午餐。然後先吃飯的藍鯨和黑琵再提早啟程往約定的富民生態公園前進。

   等黑琵上網課的時候,大家各自休息躲太陽。等著等著就坐不住了,幾個人開始探索這個小小的生態公園。有開著萍蓬草黃色花朵的埤塘,也有可以看到水底世界的大片玻璃水族箱。而逛了一圈才發現公園最涼快的地方是一片竹林,大家就竹林邊乘涼吹風,聊天等出發。白鷺鷥帶來冰涼好喝的青草茶,為我們補充水分。網路那頭的生物老師熱情分享複習功課的方式,很快已經下午三點半了。黑琵決定先上路再說,免得到汐止基隆的時候遇到下班的車潮!我們又走了一段河濱自行車道後,接上新台五線。從這裡開始,我們又必須與汽機車和平相處!

    終於我們在五點半左右抵達基隆市,原定要去黑鳶廣場拍個第一天的終點合照。但開車的暗光鳥傳來了廣場附近封閉整修的消息,我們只好改變計畫直接入住背包客棧。到了背包客棧,結束了一天的騎乘,有人迫不及待去洗個澡清涼一下,單車少年們卻躲在房間休息,好一段時間都沒有人要出門覓食。最後終於帶著環保碗筷出門到夜市去吃東西,體驗在夜市站著吃東西的感覺。

   晚上的路線會議,敲定隔天走102號道路,經過瑞芳到九份,再上不厭亭。這條路線大致上與去年從不厭亭到九份,隔天再往基隆的方向剛好相反。既能避開濱海公路的大車,也有鄉道比較幽靜的優點。我們將行李放上暗光鳥的車,輕裝爬山,換取更多時間體驗騎行的樂趣!


    我們才離開市區,就開始爬坡了!陽光有點強,山路像堵牆!我發現鯨鯊有點不一樣,問了兩次他都說沒事。到了瑞芳車站的時候,傳來了鯨鯊流鼻血的消息。藍鯨忙著遞衛生紙,找廁所和洗手台。暗光鳥和白鷺鷥隨後開車來會合,我們商議著接下來該麼辦?鯨鯊要拆車上車嗎?

   我們提早在瑞芳火車站休息吃午餐!白鷺鷥找冰塊幫鯨鯊降溫,暗光鳥用百齡油幫鯨鯊按摩,鍬形蟲幫他搧風。休息一個半小時後,鯨鯊看起來好多了,我們重新出發。


    下午的重頭戲是先騎到九份,再攻上不厭亭。原本我們行前的計畫是中午之前先抵達九份,吃飯後再休息一下,接著再騎向不厭亭。如今已經先在瑞芳休息過了!下午大家就慢慢往九份前進吧!隨著山路蜿蜒而上,遠方的碧藍的海景越來越精彩,不過我們需要奮力踩動踏板,每一公尺都不容易。終於我們騎到了九份老街!在這裡我們短暫休息,看著川流不息的遊客,我們完全沒有進入老街的意思。再次查看地圖,發現從九份到不厭亭距離已經不遠了!我們當機立斷繼續前進,又經過幾次休息,在水溝旁的陰涼處享受午後的涼風後,我們到了一處展望良好的觀景台。藍鯨沒有停下腳步一鼓作氣,超越在水溝旁休息的我們,又繼續前進不厭亭!

 我們拍完照後,往不厭亭的方向前進。從九份往不厭亭,反方向的騎行,感覺截然不同。不厭亭我們又來了!一群人攻頂後,連忙躲在芒草叢的陰影底下,換得一點遮蔭和一絲涼風。

    休息夠了,我們又逐漸滿血復活,在暗光鳥導演的鼓勵下,我們相信有一個好鏡頭,需要下滑一小段路往九份方向騎,再回頭往不厭亭爬回來!就這樣一群人騎回頭了,再一次騎向不厭亭!如果這樣還不夠,暗光鳥導演說,從雙溪方向騎向不厭亭的路更經典,可以往那個方向騎,再掉頭往不厭亭。就這樣我們又從反方向騎向了不厭亭。這一天我們達成了三度不厭亭的奇蹟!愛、信任、支持夥伴的親子團精神完美的實現!

 算算時間我們該往福隆前進了!大家檢查車況後,間隔車距往福隆方向下滑。稍早上坡疲累感,換來下坡的快意!我們在黃昏的時候抵達了我們今晚的住宿地點。我們將在這裡等待暑假小旅行的其他夥伴會合。

 這一晚炫蜂團畢業旅行就在在不遠的地方,我們決定去會合,幫忙清一下鍋子。吃飽後,一行人去沙灘探索寄居蟹。晚上的沙灘生意盎然,大型寄居蟹揹著眾重的殼四處橫行,沙地上還有很多小型螃蟹東奔西跑。在滿天的星斗中,我們依依不捨離開沙灘,回到住宿的地點。


 第三天的旅程,我們與奔鹿團的夥伴在租車站會合。這一天的重點是騎行草嶺隧道自行行車道,和三貂角燈塔。奔鹿暑假小旅行這兩天的遊記記錄在「面對疫情挑戰永不放棄」的分享當中。第四天單車少年繼續騎單車遊逛龍洞和鼻頭角步道,最後查看地圖發現,可以不用回到福隆搭火車。於是單車少年繼續往瑞芳火車站的方向前進,四天的旅程就在火車站畫下句點。暑假小旅行結束了!期待單車少年下一次的旅程!

2021年暑假小旅行會外會連結


2021年9月1日

單車少年的高中時期 東北角多日單車旅行的初戀

 

攝於就讀大學時的花東之旅


    人生中第一輛單車是高中畢業時買的,但瘋狂迷上單車旅行的方式,卻是因為國中時,社會上興起的單車環島風氣,那些年才剛剛有人嘗試三橫一豎橫貫公路騎行,當年單車旅行和挑戰活動還是很小眾的活動,但已經可以找到單車雜誌或民生報上的專欄,和遊記!

    回顧更早對單車著迷,應該是國小時,放假日,或放學後,同學騎著BMX單車在校園和村子橫衝直撞,那時我應該是四五年級吧?跟同學借了車,一下子就學會了!那時一直沒有單車,好像也沒有買車的需求,因為隨後就越區念國中了!

   讀高中的時候,學校在虎頭山,那是一個需要搭公車才比較方便到的地方!但有單車會更方便啊!於是同學借我一輛淑女車,我開始用單車上下學!假日也會用那台沒有變速的單車到學校附近逛逛!忠烈祠、楓樹坑和太極宮等等,都曾經是青少年期釋放壓力,流流汗的地方!

    畢業前,有一次還約了同學騎單車去淡水!在那個沒有導航軟體的年代,只能用紙本地圖附的里程表來計算距離,判別方向!那時侯把破百公里的旅行當成目標!完全沒考慮設備狀況和體力的問題,只想著第一次的破百公里挑戰很棒!

    記得那次一早出發,貪看夕陽,直到入夜後才回到桃園!餓著肚子騎車,只能利用小小的車燈照路,在當時還在整修拓寬的濱海公路上趕路!如果沒記錯,應該就那一次體會到路怎麼騎不完,腿怎麽抽筋了,但家還好遠的絕望感!


攝於大學時期的花東單車之旅

    從八里回桃園的濱海公路黑漆漆,一個補給點都沒有(至今也相去不遠),回到蘆竹的時候,缺水又缺糧,趕緊到雜貨店買豆奶和蘋果麵包充飢,食物下肚才覺得獲救了!

    那麽痛苦的經驗,卻在回家休息後,把負面的部份通通忘記了!只留下了完成一次挑戰的美好回憶!

    高中畢業後,終於買了屬於自己的登山車,配備馬鞍袋,和車燈,我們規劃了一次東北角的旅行!記得那年去了基隆八斗子住了一晚,也到翡翠灣參加了一次沙灘排球比賽!

攝於2021年8月單車小旅行

    那一次旅行騎行的細節已經記憶模糊,但記憶中有一幕是為了躲陽光,清晨就摸黑上路,沿著一條山路往目標騎行!騎著騎著在偶而會看的福地的山路上突然發現有人影晃動,嚇壞了了我們,直到天漸漸亮了,不安的心情才穩定下來!那一天的目的地是哪裡,不記得了,只知道每次的旅程都從興奮中開始,在力不從心的抽筋中想著是否該停止了?然後....又想著下次可以去哪騎車呢?

*高中畢業那一年買的黃黑色馬鞍袋,至今使用中,其實車頭袋也還在!

**現在的車子比當年好很多,但已經被車店技師說,可以淘汰當代步車了,對此我自然是不認同,我騎的是一種感覺啊!

攝於2021年8月東北角單車少年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