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

以自然為本 讓樹自己扎根 親子教養不傷根本

 


文:烏頭翁

    觀察過城市裡的行道樹,或是公園裡新植的樹木嗎?政府部門或是建商出於善意,幫樹上了支架,幫助它度過颱風的考驗!支架的材質,以木頭為主,有些會用鐵或是塑膠材料,通常還會用耐用的布條綑紮固定。

   照理說,城市裡的樹有了園藝業者細心的照顧,就能安安穩穩扎根長大了嗎?12月7日因緣際會聽了半場演講,講題是「樹木保護與植栽要素」,講者是留學日本的樹醫生詹鳳春。會場內大多是市政府委辦的園藝廠商和公共工程業者,我應該是當天唯一一個沒有報名,主動向主辦單位詢問,獲得許可進場旁聽的民眾。這場演講詹老師講的是她在台灣各地看到生病的樹,她的診斷和進行的治療。我腦中卻不斷想到,原來樹要長的好,跟親子教養有這麼多微妙的相通之處!

  詹老師說:「支架用兩三年就好!樹木有適度的搖晃,會刺激根系生長」!這段話讓我很有感!在樹木剛剛種下去的時候,根系還沒有長好,支架是必要的!但樹要長的好,就需要靠自己把根扎好!


  那甚麼時候施肥呢?詹老師表示,最好的時間點不是剛種下的時候,要等到樹長出白根,這時候施的肥,才會吸收!太早施肥,反而讓土質變鹹,傷了根系!

    而詹老師點出了,很多樹一直長不好的原因。大多是在種樹的時候,從業人員便宜行事,樹穴挖太深了了,卻沒有幫每棵樹墊好泥土。把樹種太深了,或是覆土太厚了,樹根沒辦法呼吸,窒息了!而很多時候樹長不好,還因為土質不對,沒有正確澆水等等。

    談到了行道樹或是公園樹木的處境,很多人聯想到的是被不斷修剪,甚至斷頭的樹?還是被移植後,只有幾片葉子,處境很艱難,比例很尷尬的樹?還是,每年植樹節大量種下的小小樹苗?或是,公園裡比較大棵被架上架子固定的中型樹木?該說是奄奄一息?還是楚楚可憐?

    但如果我走到沒有人為干擾的登山步道,或是遠離人煙的山區。你會發現同樣是樹,怎麼可以那麼蒼翠!枝條那麼自在,又充滿了生命力!到底都市裡的樹木出了甚麼問題?面臨了甚麼樣的生存條件?

    在台灣第一個女性樹醫生詹鳳春的演講中,我找到了一部份答案:很多樹被不當修剪。很多樹在種的時候就沒有好好種!種太深不行!覆土太多不行!水澆太少不行!土質不好也種不好!原來很多樹種下去後,一直長不好,是有原因的!原來,在錯的時間施肥,樹吸收不到養分。施錯了肥,反而傷了根!

    大自然山林裡的樹,不需要施肥,是因為山林裡就有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行道樹或是公園綠地的樹,因為土壤比較少,所以有時候需要施肥。樹的生長,要先管理土壤,土壤好,就長得好!


    詹鳳春分享她被邀請到陽明山一處書屋,幫忙診斷梅花。她發現書屋裡面的院子,各種植物缺乏管理而一片雜亂,許多樹互相影響,都長不好。她說,為了讓樹有生長的空間,她決定先整理,砍掉一些樹。

    在另一個故事裡,她被邀請到阿里山診斷櫻花林的病情。她觀察那片櫻花林已經病入膏肓,還可能造成傳染,她評估這片櫻花林已經來不及治療了。她給的建議是全部砍掉,讓幼苗可以獲得生長的空間。樹醫生不是該治療樹木嗎?怎麼常常砍樹呢?詹鳳春說,不良木需要管理。根據環境判斷是否該砍伐,才能成就其他樹木。

    詹鳳春說,櫻花在她眼中很像日本女生,很需要照顧。但甚麼是照顧?絕不是大量施肥,或是澆很多水!櫻花其實比較偏好乾一點的環境,鬆一點的土,並不需要很多水。不當施肥,只會長出很多葉子卻開不出花。不對的時間修剪枝條,只會把花芽也修掉了,這樣當然就等不到花開了。

    詹老師說,很多人找她去治療生病的樹。她接觸到很多人,有些是一起工作的人,也有很多關心樹木,為樹木發聲的人。但她提醒抗爭前,先了解樹,懂得判斷是保護樹木的手段,猶豫不決時,只要堅持一切自然為本。

    她說了一句讓人警醒的話:「不要相信我,要相信知識」。自己建立評量的能力,才能真正保護樹木。

    這半場演說,讓我對於都市裡的樹木處境有了更多認識。但我自己也在幾個地方,延伸出一些教養上的觀察。有些時候我們幫樹上支架,但也必須適時鬆開支架,樹苗才會長出足以支撐自己茁壯的根系。有時我們要適度修剪老病的枝條,但要記得維持樹型,樹木會長出新芽。

    這不就是親子教養常說的放手嗎?而維持樹型的修剪,不就是尊重樹的本質嗎?過度的修剪,或是過度保護,都會讓樹的生長受到不良的影響。而過度的施肥,不如先看看是否有足夠的土壤,讓小樹可以長出自己的根系!詹老師分享她救樹原則:讓樹感到「希望」,給樹「信心」,讓樹「歡喜」生長。這不正是我們陪伴孩子健康長大需要注意的原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