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

仰望海平面 以音樂描繪台灣的海 文與攝影:烏頭翁


        2月16日在荒野桃園分會有一場特別的音樂會,我們很幸福能身在其中。

        這場特別的音樂會,由Cicada樂團五位年輕演奏家,在荒野桃園分會簡單的空間裡,與我們分享她們創作的音樂。小小的空間裡,流動著以海為主題的音樂。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木吉他和鋼琴五重奏的樂音,悠揚地在桃荒流動時,我彷彿聽到海水輕輕緩緩地流過沙灘,有時浪花激越地拍打著礁岩,有時我們又像站在阿朗壹古道的高點,遙遙望著一條條白浪彼此追逐....。


        Cicada樂團不只帶來動人演奏,作曲者,以及鋼琴演奏者江致潔,還一邊引言,闡述她創作的背景和想法。致潔還尋找合適的影像搭配音樂,與美術、攝影和導演溝通,拍攝了影片。看著現場演奏,一邊看著相關影像,聆聽創作者娓娓道來作品裡的故事.....很快進入音樂的世界,海洋的國度裡,很令人感動。

        不同於文字,或是攝影的手法,直接呈現海洋受到的汙染和傷害,致潔說,她在設計影像的時候,讓觀賞者自己去體會。幾個年輕的音樂人,在這一個特別的夜晚,用她們擅長的方式,為海洋代言。我想這也讓現場聆聽者,都有了繞樑三日的感動


        家住新北市海邊的鋼琴演奏者兼作曲者,獲得海洋和溼地的啟發,激發她想要多了解西部海岸的想法。在2013年她完成一張以西海岸為創作背景的專輯〈邊境消逝〉。後來她與夥伴在2014年多次走訪東部海岸,持續關心海洋,並加入荒野海洋志工的培訓,用不同的方式和深度體驗海洋,完成了Cicada新的創作專輯。推薦她們的作品「仰望海平面」,一張值得收藏的音樂作品。這張作品收錄的不只是JESY的創作,還有關於海洋的九個故事。

        致潔在這張專輯中的創作有:日出、有一撮陽光、越過海岸山脈、深藍色的長影、在無垠世界的海邊相聚、當海潮湧向礁岩、浪沫撫過礫石灘、潛入太平洋、仰望海平面。


仰望海平面專輯中,有一段關於她們認識海洋的心歷路程:

    .....為了更了解海洋,我們開始學習潛水。永遠忘不了在蘭嶼的第一次,我們從海面下沉,清澈得能看見五十公尺遠。抬頭仰望,水面像是一片搖晃的鏡子,陽光穿透而下,宛如閃耀的簾幕。幾位潛伴懸在前方,被光包圍著;身旁的小魚貼著我們,在我們吐出的泡泡中一同前行。這個瞬間孕育了終曲〈仰望海平面〉。在我們以音樂串起這趟東海岸的旅程後,也企圖透過此曲回歸到人的情感面。


荒野保護協會網站上關於這場講座的宣傳訊息連結

【講座日期&時間】2016年02月16日 19:30~21:30

【講座名稱】仰望海平面-以音樂描繪台灣的海

【講座暨講師簡介】Cicada樂團


Cicada是台灣的獨立樂團,以鋼琴、木吉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五種樂器交織而成。之所以取名為Cicada(蟬)是因為,人們察覺到蟬的出現,往往是聽到牠們的聲音,而不是看見其形體。
2013年,Cicada開始為台灣的土地創作,《邊境消逝》的主題是西海岸,《仰望海平面》描繪的則是台灣的東海岸,以及包圍東部小島的太平洋。Cicada以音樂模擬海的各種形態,包括柔軟的濕地、結伴飛行的水鳥、難以捉摸的海流、高高撐起的長浪、礁岩旁的碎浪、來回撫觸岸灘的浪沫……這兩張專輯皆用一種擬人化的方式,想像這片土地面對各種變遷時的心路歷程。
本次分享不同於一般演出,而是在現場演奏之外,也聊聊創作這些音樂的故事,並播放三支以台灣海洋為主題的音樂影像。期許能同時以抽象與具象的形式,讓大家看見不同樣貌的海。(這段摘錄自荒野網站上的文字,來自上面的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