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2020河岸行腳基隆河段 以步行和單車觀察河濱的環境

 


 文:烏頭翁 

   荒野保護協會在基隆河河岸行腳活動第一天,剛好上個月就排特休,看看天氣很好,就登記了!11月16日一早帶著單車搭火車,從松山站沿著基隆河騎往集合的地點。沿岸公園化的河岸風光,乍看之下很乾淨。但開始河岸行腳,放慢腳步就發現了步道邊隨處可見的菸蒂和糖果紙。走向河岸邊更發現了很多寶特瓶和保麗龍,有些堆積在泥灘地上,有些堆在水泥護岸上。而在草地上還發現很多割草的牛筋繩,和除草時被打碎的垃圾。

    菸蒂、寶特瓶和塑膠包裝垃圾從哪裡來的?又會往哪裡去?聽著夥伴山豬分享河岸行腳如何評估垃圾量的方法,一邊想像著這些撿不到的垃圾,只要一陣大雨之後,就會隨著大雨飄流到海邊。顯然海邊的垃圾,也有很多來自溝渠和河川的廢棄物!肉眼所見應該只是川廢的冰山一角,有更多已經隨水飄向下游,甚至早就流進大海!


    川廢可能來自都市裡的民眾不慎掉到地上,被風吹走後,又被雨水沖進河川。菸蒂可能來自到河岸散步的吸菸民眾,隨手丟棄的菸頭。也有很大的可能就來自大街小巷的水溝,隨著大雨沖刷進了基隆河!山豬夥伴透露,川廢的管理權責分散,草皮上步道邊的,與已經在灘地上河面上的,由不同的部門負責。然而,垃圾最後卻慢慢飄向大海!

     一起河川行腳的夥伴,沿路將看到的菸蒂寶特瓶撿起來裝進垃圾袋。才走一小段路袋子就已經滿了。河邊其實有更多明顯的廢棄物,但受限於沒有足夠的垃圾袋,以及安全性,沒辦法一一撿起來。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注意委外的割草作業,能要求工人妥善處理廢棄的牛筋繩,並撿起被打爛的垃圾。而對於草地上、步道旁、河岸邊或是河面上的垃圾,也應該不要再計較管理權屬,因為垃圾會移動,沒有及時處理掉,就會飄進河流,最後跑到大海裡!

    實際河岸行腳,發現基隆河不似想像中乾淨!在公園化的步道旁,有更多都市垃圾沒有妥善處裡的真面目。而更需要反省的是那些被不小心,或是刻意丟棄的垃圾!川廢問題,需要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和社會大眾一起面對問題,想辦法一起解決問題!

    基隆河的河岸行腳活動在中午前結束,我騎著單車往淡水方向前進,看看基隆河、淡水河磺港溪等不同河段的狀況。水泥堤岸阻隔了河水和泥灘地。公園化的河濱經常性除草,草地失去該有的野性。經過關渡平原的時候,總算看到比較多樣的鳥類生態。因為人類的休閒運動需求,河濱是否太過人工化了。是否能多留一些比較原始自然的植被?經過幾個小河口的時候,想像著先民剛剛在台灣開墾時看到的景象。那時的淡水河口應該還有梅花鹿吧?是否還有更多的哺乳類動物和鳥類在海濱河口附近活動呢?

   11月16日的單車小旅行,從松山車站出發後,沿著基隆河往下游,繞經淡水後,再回頭走關渡大橋到八里,然後騎行西濱公路南下。總里程數80多公里。因為使用古哥地圖單車路線的關係,繞經了一些未曾走過的小徑漁港,探索未知的路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