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從求生手環 火箭爐到不NG挑戰 奔鹿團的帶領與陪伴


文:烏頭翁 攝影:菜頭

「誰會做求生手環?你可以複習一下,然後教大家嗎?」
「體驗過火箭爐活動了!妳可以示範怎麼搭嗎?」
「我們可以玩不NG挑戰嗎?」
「你再想一下,要怎麼減少小隊擠在一起?」
「行前提醒要提供那些資訊?甚麼時候提出?」籌備會上大家腦力激盪提出想法

    火箭爐野炊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第一次。我們真的要玩這個嗎?而更難的是...火升起來了,還要讓火持續下去才有用啊!在傳統農村每天用大灶煮食的年代,劈材生火應該算是日常的技能。但我們已經習慣瓦斯爐或是打火機的便利,還有幾個人知道怎麼生火?

 12月團集會前因,緣巧合下參加一次農場體驗活動。高地鹿決定帶大家升火、搭火箭爐,然後用火箭爐煮一餐!以前有人編過求生手環,有人剛剛好參加過火箭爐體驗活動,還有好多人參加過鹿蜂蟻當家!怎麼這麼剛好呢?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早第一個活動就是編求生手環!行前把材料送到幾個小鹿家,請小鹿們在家先練習,我們說好要加入各小隊教大家編!萬事起頭難,活動長袋鼯和值星官短趾鵰站在前面,帶著大家分解動作,將繩子穿過塑膠扣件,然後左纏右繞....上穿下迴...就這樣...有些人已經搞迷糊了。

    黑琵、鍬形蟲、領角鴞、月亮和草莓,就近幫忙旁邊的隊友,搞清楚這一「洞」要怎麼穿,下一「洞」要怎麼繞...。團長暗光鳥、副團長北極熊,還有導引員們也現學現賣,協助小鹿們追趕進度。很快就有人迷航了...也有人以飛快的速度完成收尾的動作,真是人比人...羨煞人...。

*洞:指動作或步驟

   「教人做比較容易?還是幫忙人家做比較容易?」
「找人來當講師會不會比較快一點? 為什麼要自己先自學呢?」
而「自己先學過,站出來帶領過活動之後,體會到教人的樂趣和挑戰了嗎?」如果少了自學然後準備的過程,我們會錯過甚麼?

    幾個小鹿編完求生手環後,立刻嘗試用求生手環上的打火石生火。經過一次...兩次....無數次嘗試後,終於火星落在衛生紙上燒起來了。 接下來點燃火箭爐裡的木材也會這麼順利嗎?


   小鹿們分工合作搭建火箭爐,然後開始想辦法生火...。很快大家就發現...生火沒有這麼簡單!太早搧了,小火苗就熄了!太慢搧,又可能錯失了最佳的時機!當火終於生起來了,看著火苗變大,當紅通通的火焰從爐口竄出來的時候就更感動人心了!你(妳)也感動流涕了嗎?下次要不要試試看鑽木起火?



    小小火苗生起來了,但要維持住火箭爐的爐火,又要煮出可以下肚的料理,真的是一大挑戰啊!還好歷經幾次失敗後,火箭爐終於「火!火!火!」火力一飛衝天,可以開始熱鍋子,放下食材了!小鹿們分工合作,好像說好了似地不斷補位,找著自己可以做甚麼。有人注意到木材不夠了,連忙加進適合的木材!有人幫忙翻炒香腸,注意不要燒焦了!也有人幫忙搧風、找盤子...清開桌子上的雜物。連攝影官和來接小孩的大鹿也忍不住技癢幫忙炒菜。

   下午的不NG挑戰賽,是總勘的時候大家一起腦力激盪出來的遊戲。我們根據11指古道的地形和特色佈關,規劃問題,用機會和命運增加樂趣,也刻意加入蕨類觀察,和需要動動腦,以及體會團結合作的小挑戰。

 

    回顧在籌備過程裡,導引員該扮演甚麼樣的角色?鼓動熱情多一點?還是多捏幾次大腿?甚麼時候該出手協助,而甚麼時候又該收手,讓孩子自己跳出來承擔呢?如果導引員太早介入了,會不會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如果太慢出手了,會不會錯過了籌備的黃金時間?


 謝謝高地鹿總召鹿二的黑琵,活動長鹿一的袋鼯和鹿二的鍬形蟲。以及值星官鹿三的短趾鵰和鹿一的草莓!謝謝鹿二的領角鴞出來帶領活動,妳總是願意分享看法,提供很棒的意見!經歷過初勘、總勘和兩次線上會議,大家都盡力排除困難參與腦力激盪!過程中每一項承擔,以及主動的參與,都幫助我們學到更多,為下一次的機會做好準備!謝謝高地鹿又一次完成團集會籌備的任務!



最後,我要謝謝導引員和菓子!她幫忙準了好吃的排骨、香腸、蛋、空心菜和高麗菜,每一樣都好好吃!謝謝攝影官菜頭不但要拍照,還默默幫忙出主意,把好不容易生起來的火穩住!而過來接小鹿的樹懶,幫忙炸排骨、炒菜,這叔叔果然有練過!而適時扮演火神的暗光鳥,降臨的時間拿捏的很好。身先士卒的他很早就自學了求生手環的編法,在大家和繩子糾糾纏的時候,他一眼就能看到:「右邊多繞了一次!拆掉!」



如果將下午的活動不NG挑戰拉長動線?然後增加挑戰性,按照初勘時評估過的路線走到水中土地公,會不會有更融入自然的不同體驗?如果將火箭爐野炊改為用卡式爐炊煮,這次團集會的氛圍可能產生甚麼不一樣的變化?而如果求生手環找了外部講師或是尋求人力支援,孩子的學習機會是不是就減損了?

 奔鹿團的階段,孩子的身心開始經歷快速的成長!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小鹿點燃自己的熱情嗎?我們願意欣賞孩子的不同,給予適合的成長空間嗎?而我們是否願意先放下課業成就或表現的思維,試著用荒野的方式,讓孩子歡喜沉浸在自然裡,在同儕裡玩出自信,找到團結合作的意願和溝通的能力?

 閉會式後,鹿二的小鹿們在導引員帶領下確認寒假小旅行的訂房、交通和餐點。孩子們勇於承擔,為自己的任務負責,觀摩著其他小鹿展現的態度,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思考方式。親子團的學習就在輕鬆但有目標的承擔當中經歷了,也學到了!小鹿們在親子團期間學習到更多領導與被領導的經驗。學習溝通,也一步步知道獨立自主,接受挑戰!奔鹿團一年只有12次團集會,僅有三到四次完整參與籌備團集會的機會。每一次都是這麼寶貴,錯過太可惜!而且機會不再有!



在巒大杉「荒野親子教育四階段完整體系再優化」的文章中,他在親子團12年一貫的目標寫下:

鹿一:學習融入奔鹿獨立特性。
鹿二:學習照顧鹿一之耐心,並培養責任感。
鹿三:統整奔鹿生活規律,熟悉翔鷹規律,為升翔鷹團預作銜接準備。

而在「四階段六階層教育銜接」,他說明奔鹿團階段橫跨實境教育和行動教育:

其中,階層四注重實境教育。
鹿一:經驗—跟隨鹿二鹿三學長姐一起在奔鹿導引員的指導下,在真實議題的情境中,學習環境守護行動計畫:發現問題、探究真相、分析問題、尋找方案、盤點資源、訂定目標、擬訂計畫、執行計畫、檢視成果、修訂計畫、提升執行力、累積經驗、提升能力。

鹿二:實作—在鹿三學長姊指導下,從鹿一學習經驗與能力中,在實際的情境中參與環境守護行動計畫實際運作,並指導鹿一學弟妹在協作中學習領導與被領導能力。
而在階層五強調的是行動教育

鹿三:驗證—透過指導鹿二學弟妹,在實際的環境中,訂定及執行環境守護行動計畫,驗證自己所學經驗與實作能力是值得推廣並傳承的,且記錄整理自己實作過程,成為自己的階段主動學習成果。可以運用做為多元入學甄試的備審資料,與未來行動計畫及議題發展基礎資料,是行動教育重要學習階段。





最後複習一下奔鹿團生活規律
(一)我能夠獨立自主,接受自我的挑戰。
(二)我能夠團結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
(三)我能夠樂觀自信,培養正向的思考。
(四)我能夠身體力行,保護我們的地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